據環球網12月4日援引美國CNBC報道,盡管澳大利亞大麥、牛肉等農產品失去了中國市場,但是我國無疑會在美國找到上述農產品的替代來源。11月30日當天,我國海關總署代表人士公開透露,目前中美已經完成農產品領域涉及海關動植物檢疫的37項工作。
上述合作的達成,也就意味著,接下來中國將會從美國手上購買更多農產品。普氏能源資訊亞太區農產品定價副總監安德烈·阿加皮也對此事給予了“證實”,該代表人士在接受采訪時指出,中國正大量進口美國小麥、大豆和玉米在內的農產品。
看到澳大利亞面臨的“中國買家轉身”的境遇,龍巖人才招聘網,安德烈也直言不諱地指出,澳大利亞留下的市場空白將不僅僅被美國“獨自瓜分”,預計還有更多國家會“補位”。對于中國來說,澳洲的大麥以及小麥產品并不是不可替代的,但是澳洲的貿易商顯然更依賴中國買家。
11月初,已有媒體曝出,中國將啟動對澳大利亞大麥,糖、紅酒、木材、煤炭、龍蝦等7種商品的進口限制。更早以前,因自澳大利亞進口的大麥產品檢測出有害生物,我國海關總署于9月1日取消了一家澳洲大麥企業對華的出口資格,并“提醒”澳大利亞的貿易商,之后會對小麥產品加強檢查。
當前,因我國11月28日正式實施的進口限制,澳大利亞的葡萄酒產業正岌岌可危,但是以阿根廷為代表的葡萄酒生產國卻從中“嗅到了商機”。今年11月10日-12日,阿根廷來華參加2020國際葡萄酒和烈酒貿易展覽會時就表示,該國希望與中國的葡萄酒行業進行深入交流,非常期待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11月29日當天,著眼于我國蓬勃的經濟發展,我國國家發改委“公開放話”,2020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品零售市場,預計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5萬億元。
此外,業界還預計中國將在2021年超越英國,采購超過220億美元的酒類產品,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葡萄酒消費市場。不過,屆時澳大利亞恐怕就無法從中享受到中國市場帶來的經濟紅利了。
文 |廖力思 題 |徐曉冰 圖 |饒建寧 盧文祥 審 |劉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