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支持合肥 “五高地一示范”建設
高起點建設合肥濱湖新區
朝著國家中心城市發展
支持蕪湖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
高水平建設環巢湖濕地
謀劃設立省級新區
堅持房住不炒
展望2035年,安徽省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較2020年要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近日,中共安徽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通過了 “中共安徽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根據公布的 “建 議”,我省將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穩定擴大就業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
1、國民經濟 今年GDP預計接近四萬億元
“十三五”時期,我省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進步,預計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接近四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六萬元左右。
展望2035年,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較202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 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八個中心區城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長 三角平均水平,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省份前列。
城市發展質量明顯提高,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70%,城鄉區域發展差距 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與長三角平均水平大體相當,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
2、人民生活 創新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工程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勞動 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創新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工程。健全高??蒲性? 所薪酬激勵機制,落實國家有關公務員與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水平調查比較制度, 健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正常調整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
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 益。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受災群眾、退捕漁民等群體就業工 作,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開展“技能安 徽”暨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推動技工大省向技工強省轉變。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堅持教育公益性原 則,加強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支持普通高中特色多樣化發展。推進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辦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支持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等高校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學科。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落實企業職工基本 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健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政策和職業年金運行制度。加快推動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落實異地就醫結算。
全面推進健康安徽建設。深入實施健康安徽行動,全面推進公共衛生體系 建設。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建設中科院臨床研究醫院(安徽臨床研究醫院),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推行基本養老公共服務清單制度,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服務,深入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提高新建城區、新建小區養老服務配套設施比重。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向基層放權賦能, 深化街道服務管理創新,減輕基層特別是村級組織負擔。
3、科技創新 聚力創建合肥濱湖科學城
我省將支持量子科學、磁約束核聚變科學、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生命科學、 生物育種、空天科技等戰略性前沿基礎研究,探索建立顛覆性技術發現資助機制,形成更多 “高峰技術”。
支持建設量子信息創新成果策源地和產業發展集聚區,在技術源頭、技術溢出和產業孵化、產業擴增等環節加快形成量子信息產業創新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 “量子中心”。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輻射帶動全省開展重大科技攻關。支持合肥、蕪湖創建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
聚力創建合肥濱湖科學城,高起點規劃建設合肥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
4、交通強省 80%以上的縣將通達高鐵
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軌道上的安徽”建設工程,大力推進合肥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皖北城際鐵路網建設,加快推進沿江、合安九等高鐵及巢馬、淮宿蚌、六安—安慶、阜淮等城際和市域(郊)鐵路項目建設,實現鐵路 網覆蓋90%以上的縣、80%以上的縣通達高鐵,推進“江淮 城際鐵路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