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北上廣深,一直是經濟發展的焦點。城市越大機會越多,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打工族帶著“賺錢夢”奔向這些城市。
近幾年,深圳房價一騎絕塵,增速甚至已經超越了北京和上海。在深圳,有句話:找工作,到三和。要想打工賺錢,就到三和人才市場——這個百度百科上“目前國內最具規模的職介市場”承載了許許多多打工族的夢。
來之前,他們把這里當跳板,龍巖新聞,人才市場嘛,找到了工作就走。事實上,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卻長久地盤踞在這里,無法脫離。在這里,打工仔、零工族、黑中介、黑工廠、騙子、傳銷者… 應有盡有。
至于正經來這里招工的,也不是沒有,但不是出死力氣的體力活,就是極其考驗耐性的流水線工人?;竟べY大多在2000至3000之間,但雜七雜八扣下來,也沒多少了。想賺錢,必須靠加班。而加班,完全是在用時間和體力去耗,撐一兩個月容易,長年累月下來,沒人能吃的消。
展開全文
這種情況下,就催生出了“三和大神”的出現。在三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日結一天,可以玩三天?!?,每天80-120元不等的工錢。這就是三和大神的生活方式。找工作,只找日結的,干完這天,給我一百多人民幣,明天還干不干,再說。
一百多塊,不多,但足夠在網吧里待上兩三天。三和大神們整天整夜在網吧打游戲,有錢的晚上住十來塊的床位,沒錢的就在街上到處睡。等這一百多花完,就餓著,睡大街,再去找個日結的工作,開始新一輪循環。
經過這些冼禮,仍然能在三和過著安逸日子的,我們便稱其為:三和大神!但真正的三和大神都沒有身份證,因為身份證早已被變賣做些黑抵押,要知道身份證可是三和的硬通貨。
但沒有身份證他們仍然可以找到日結的工作:一般是城管、保安之類,缺人撐場面,威風又輕松,差一點的就是進廠里、服務員和快遞。一天八十到兩百塊錢。
自從三和人才市場出名之后,當地政府毫無疑問覺得這是個影響城市形象的地方,開始嚴加管制。未來,三和或許不復存在,大神們可能要另尋營地。
日本NHK所拍攝的紀錄片《中國日薪百元的青年們》。
采訪了幾個生活在深圳三和生活的角色,以他們的視角,讓公眾了解三和大神,對比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態。
故事一:年輕的九零后打工者東東,從小就是留守兒童,沒有畢業就又出門打工。
故事二:三和大神三兄弟,他們吃四五塊錢的掛逼面,喝2元的大水,住15元一天的民房,不喜歡打長工,沒老婆沒子女。
故事三:深圳第一代打工者,因工作意外獨臂開餐飲店的陳老板,生活在深圳沒房沒戶口,為了女兒上學的問題發愁。
故事四:在深圳人力市場個人中介老板鄧大海,他分析了如今打工者的心里想法。
此紀錄片從另一種視角記錄深圳三和零工族的生活狀況,卻把深層問題拋給讀者。
根據廣東省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17年末,深圳常住人口1252.83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34.72萬人,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巨大數額的流動人口,在這里被稱作“打工仔”、“外來妹”。在深圳經濟飛速發展的這些年,他們也曾被媒體稱為“深圳的脊梁”。
▲2008年的門戶網站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