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
溫州網訊 日前,在今年2月剛剛入職溫州振中基礎工程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的陳愛勉博士,和另外6名專家入選了瑞安市2022年度“全球精英”引進計劃,“我決心長期在振中從事產品研發,致力于推動國內施工機械裝備行業發展。”陳愛勉博士說。
近年來,瑞安持續迭代菁英人才、養育津貼等人才新政,實施高校畢業生招引“510計劃”攻堅行動,高規格舉辦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瑞安分會、“百名博士家鄉行”等活動,全域布局人才咖啡、人才夜市等特色場景,現在兩大院士團隊、1100名高層次人才、1.2萬名各行業精英正在瑞安創新創業創富,人才資源總量超31萬人。
引才厚植創新創業熱土
陳愛勉博士原就職于北美大型核電和能源公司,其中包括世界500強企業,他主要從事于高端裝備制造和大型建設項目的技術和管理,在崗近30年,有著大量國際前沿的設計和管理經驗。由于在振中表現出色,龍巖天氣預報,不久前,他還被振中機械推薦為浙江省引才計劃創新人才?,F在,陳愛勉已在瑞安當地購買人才配售房,做好了長期定居在瑞安的準備。
不僅吸引大量優秀人才在本地工作,瑞安還積極聚集專家團隊讓項目落戶。去年4月,瑞安市政府與谷宇院士簽訂智能傳感器項目協議,今年7月,谷宇院士牽頭聯合了包括瑞立、戈爾德、科豐等瑞安本地100多家傳感器及其相關行業企業,成立瑞安市智能傳感器產業協會。目前擬確定與德國博世合作《車用氮氧傳感器敏感元件研制及產業化項目》,和中國機械總院合作《新型智能高超轉速大功率等離子旋轉電極制粉設備及高質量超細3D打印用球形金屬粉末生產項目》,這些項目不僅突破國內卡脖子痛點,也將極大促進瑞安打造國內新產業及技術集群高地。
陳愛勉博士在瑞安安家置業,谷宇院士團隊在瑞安啟動項目,都是瑞安聚焦“人才強市、科創強市”首位戰略,聚力打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的一個縮影。該市的這些舉措,為全面優化人才結構,集聚高端人才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力打好“雙創”人才凈流入攻堅戰創造了條件。去年以來,瑞安市整合、優化、增補人才發展政策措施,通過實施各類引才計劃,為該市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解決“卡脖子”項目瓶頸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拓寬產業人才發展空間
除了引來鳳凰,為各行業人才筑起幸福暖巢,瑞安還率全省之先,探索“菁英人才”公薦模式,創新推出以薪酬水平、實績貢獻為導向的評價體系,讓一批學歷不高、但有一技之長的產業人才享受到高層次人才待遇?! ?/p>
浙江希望機械有限公司的機械設計工程師胡心龍,2016年加入公司后,他和團隊在開發新產品上精細打磨、大膽創新,將枕包機運行速度大幅度提升,使得整條生產線更加流暢、高效。胡心龍雖然是公司技術骨干,但因學歷限制,一直無法享受人才政策。今年,瑞安打破人才評價“唯學歷、唯職稱”標準,創新推出以薪酬水平、實績貢獻為導向的評價體系,全力拓寬產業人才發展空間。全市169家制造業企業參與申報人才448人,最終評審確定首批100人獲“菁英人才”榮譽稱號。同時,此次獲評者中特別優秀的30人,列入了該市“云江英才”培育計劃,直接進入高層次人才隊伍,享受溫州市E類高層次人才待遇,而胡心龍就是其中一員。“借著這個人才評選,我們也更有信心為企業、為瑞安做出自己的努力,為地方經濟發展出一份力。”胡心龍說。
據了解,瑞安將“菁英人才”公薦納入了“人才新政”3.0版,讓獲評者享受人才住房配售、健康體檢、學習提升等10余項政策待遇,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為進一步推動瑞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瑞安市委副書記、市長秦肖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未來,人才將是區域發展基礎性、戰略性的重要支撐。瑞安將緊緊把握列入“科創中國”省級試點市的契機,聚焦“人才強市、科創強市”首位戰略,圍繞“一區一廊一芯一會一集群”創新格局,發揮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科創中國”創新基地等十大大院名校合作平臺、十大產學研平臺以及校企合作平臺賦能作用,集聚高端人才、優化人才結構,突破更多核心卡脖子技術,實現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轉化,高水平打造環大羅山科創走廊金南翼,全力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