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廈門迎來一場大雨,圖為車輛經過集美杏前路。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曾昊然通訊員其翔)昨天下午,天空烏云密布,黑云壓城,全市各地都落下大雨,同安蓮花鎮更是出現了冰雹。為此,廈門市氣象臺接連發布冰雹橙色預警信號和雷電橙色預警信號。一些市民直呼:“廈門的天氣變得比翻書還快,早上還熱到脫皮,下午就雷電冰雹交加?!?/p>
的確,根據氣象部門的統計,昨天廈門又熱出新高度:東渡本站與同安站雙雙刷新5月6日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紀錄。其中,東渡本站32.8℃,比歷史同期最高的32.5℃(2001年)高出0.3℃;同安站33.5℃,比歷史同期最高的32.4℃(1967年)高出1.1℃。不過,好在一場降水打壓了高溫態勢,讓天氣涼爽了一些。
氣象專家介紹,這兩天的“燒烤模式”跟副熱帶高壓發威有關。副熱帶高壓的加強,是夏天到來的信號。這幾天,廈門總體還是較為悶熱。今天,氣溫有所下降,最高氣溫在28℃。明天起,氣溫又將繼續攀升,預計本周日最高氣溫將達到34℃,部分鎮街甚至在35℃以上。
氣象專家說,新一輪冷空氣將從11日開始影響廈門,屆時,廈門氣溫會下降;12日,沿海地區還將出現東北大風。閩南有句諺語“立夏小滿,雨水相趕”,意思就是立夏和小滿節氣,雨水一陣接一陣。隨著立夏的到來,廈門進入了雨季,三天兩頭就會下場雨。預計接下來一周,廈門將出現較多的陣雨或雷陣雨,特別是午后到傍晚這段時間,容易出現強對流天氣,像昨天一樣再次下起冰雹也是有可能的,提醒市民午后出門要帶好雨具。
從入夏開始到6月下旬,廈門都處于梅雨季。梅雨季的特點是溫度高,濕度也大,體感比較悶熱。高溫高濕天氣下,人體的消耗也隨之加大,更容易疲倦,提醒市民要注意保證睡眠時間,有條件的盡量午休。
相關鏈接
冰雹在廈門并不罕見
冰雹也叫“雹”,俗稱雹子,在夏季或春夏之交最為常見。它是一些小如綠豆、黃豆,大似栗子、雞蛋的冰粒。當地表的水被太陽曝曬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許許多多的水蒸氣在一起,凝聚成云,遇到冷空氣液化,以空氣中的塵埃為凝結核,形成雨滴(熱帶雨)或冰晶(中緯度雨)。當氣溫降到一定程度時,空氣的水汽過飽和,今日國內新聞,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氣而沒有凝結核,水蒸氣就凝結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溫度急劇下降,就會結成較大的冰團,也就是冰雹。
氣象專家介紹,冰雹在廈門并不罕見,每年夏季基本都會出現,在島外出現的次數更多,尤其是同安、翔安、集美的靠山地區。
上一篇:連城兩家重大火災隱患“拆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