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國民航迎來新一輪冬春航季。
因為國際航班數量“大幅”增加,這個新航季格外引人關注。當然,所謂“大幅”只是相比于2021/22年冬春航季而言。疫情前的2019/20冬春航季,每周的國際客運量達到18230班,而在2020/21年冬春航季,國際客運航班量為每周592班,2021/22年冬春航季更是跌至每周408班,約為疫情前的2%。
放在這樣的尺度下觀察,2022/23冬春航季國際航班的恢復只是邁出了一小步,當然,在業內人士眼中,這一步也意味著國內民航業逐步走出“至暗時刻”。
圖/視覺中國
國際航線恢復“小步快跑”
在10月26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徐青介紹,自2022年10月30日至2023年3月25日執行的2022/23年冬春航季航班計劃中,共有127家國內外航空公司計劃每周安排104573班客貨運航班。
國內(不含港澳臺地區)客運航班每周數量僅同比微增2.41%,而國際客運航班數量同比翻番。在冬春新航季,國內外航司每周安排客運航班840班,也就是420個往返航班,同比2021/22年冬春航季增長105.9%。
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院長蘭翔表示,“若新增國際、港澳臺航班飛滿,則航班量接近2019年的20%”。這無疑宣告國際航線的進一步恢復。
就在民航局例行發布會前,多家航司已經發布冬春航季的航班計劃,普遍新增、加密國際航班。
如國航公告稱,2022年冬春新航季,國航計劃執行52條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線,每周132班次,恢復北京-新加坡、杭州-羅馬、杭州-大阪、重慶-迪拜、重慶-首爾、天津-東京、天津-大阪等國際航線,并新開北京-約翰內斯堡-成都、重慶-布達佩斯、重慶-胡志明市等國際航線。
南航則計劃在32國執行42條國際航線,合計每周112班次,恢復廣州-紐約、廣州-羅馬、廣州-雅加達、大連-東京成田、沈陽-首爾等國際航線。
東航也在10月17日宣布恢復多條國際航線,包括上?!取鄭u、杭州/青島/南京/昆明—東京成田、青島/南京/煙臺—首爾仁川、青島—迪拜等航線。冬春航季計劃每周客運國際航線增至42條108班,相比之下,截至10月中旬,東航每周可執行國際航線為25條54班。
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航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增加的航班主要是疫情前需求旺盛的航班,以東南亞、日韓為主,還有部分通達歐美門戶機場的航線。
《2021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民航共運營國際航線279條,相比2019年減少70.72%。全行業完成國際航線旅客運輸量147.72萬人次、旅客周轉量90.56億人公里,僅相當于2019年的1.99%、2.84%。國際航線數量在疫情暴發后跌入谷底,特別是今年四五月間。
來自非常準App的數據顯示,我國國際航線日均客運航班執飛數量在四五月均為65班左右,跌入谷底。6月起數量逐月增多,環比增速均在10%以上。各家航司國際航線“小步快跑”式的恢復也于今年6月啟動。6月中旬,南航宣布陸續恢復7條國際航線,國際航班將由原來的每周36班增加至每周48班,通航國家由原來的20個增加至27個。
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五個一”政策的放松?!拔鍌€一”政策指“一司一國一線一周一班”,即國內一家航空公司經營至任一國家的航線只保留一條,外國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中國航線只保留一條,且每條航線一周運營班次不超過一班。熔斷政策則要求,航班上陽性感染者人數達到一定數量時,對應航班暫停運營。
“五個一”政策始于2020年3月中國民航局發布的《關于疫情防控期間繼續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量的通知》,配合同年6月發布的“航班熔斷政策”,兩者成為限制國際航班的主要政策。
雖然此后民航局并未對“五個一”政策放寬做出官方表態,但時隔兩年多,“五個一”政策直到今年年中已有逐步放寬的趨勢。
5月24日,民航西北管理局組織東航、國航、南航等七家航空公司就國際航班恢復問題專程拜會陜西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推進國際航班恢復工作,提出東航西安-東京、首都航西安-里斯本、海航西安-布魯塞爾、長龍航西安-塔什干、國航西安-卡拉奇均做好了6月份復航的準備。上述五條航線中,長龍航西安-塔什干并不在“五個一”政策規定的航班池內。
6月中旬,泰國、越南方面先后透露出消息,稱中國民航局已同意兩國間航空公司每周運營的航班量增至2個。在6月17日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民航局運輸司司長梁楠稱,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統籌下,民航局正在與部分國家商談,逐步、穩妥增加定期國際客運航班,滿足人員往來需要。
上一篇:重磅!《瞭望》新聞周刊聚焦晉城!